【致匠心】深圳超级无人机怎样炼成的?

发布时间:04-04-2016
        3月中旬,深圳宝安区石岩镇,深圳一电科技园大楼顶层,一架硕大的警用四旋翼无人机F100飞起。飞手是深圳一电科技(简称“AEE”)创始人张显志,F100是他近年来倾注心血最多的一个“孩子”。
 
        与普通的民用无人机不同,这架价值百万元级别的无人机不仅体积大几倍,而且可以在暴风、暴雨中飞行,空载重量达到7千克,高清视频实时传输距离可达10公里至20公里,适用于军用、警用、交通、执法、侦查、消防,电力、地质监测等多个领域。通过机载的多种专业装备,还可以实现多种空中机器人的功能。
 
        无人机能够实现这样的功能,归功于企业家持续创新的理念和对工匠精神的坚守。从2006年决定做无人机到尖端产品赢得市场认可,张显志和团队几年内经历了许多挫折。如今,AEE最新款的无人机可在7000米海拔、3000米高度、8级大风、暴雨中飞行,续航时间可达60分钟,其无人机已占据中国警用多旋翼无人机90%的份额,几乎所有省份的公安系统都使用了AEE的警用无人机,其全球首创的运动摄像机也在全球市场份额中排名第二。
 
 
       “我们的定位是做全球没有或者标准最高的产品。在快和久的选择中,我们宁愿牺牲一点发展速度。如果没有工匠精神、不追求极致,怎么可能有竞争力强的好产品?”张显志说,一些企业可能什么赚钱快就做什么,客户要求产品的成本低就大力节省成本,但AEE一旦认准了目标,就克服各种困难去实现。
 
产品从立项到生产耗时近5年
       2006年,大疆创新创始人汪滔在深圳莲花北村的民房中开始创业,屡遭挫折,几年后因为主力机型“大疆精灵”(Phantom)的火爆而成为全球无人机明星。
 
        同样是2006年,喜欢户外探险的张显志在持久专注于无线音视频传输、智能控制、影像处理技术的创新后,心中逐渐燃起了创业历程中的新计划:要自己重新研发飞控、机载、光电与无线数字图传系统,做全球首创的一体无人机,而且要做军警领域的专业无人机。
 
       这个决定给张显志和团队带来了几年的煎熬,也让创办7年的AEE再次“涅槃”。2011年,张显志带着公司自主研发的集成式无人机系统到华盛顿参加全球无人航空飞行展,成为该展会创展以来第一个亮相的中国企业。2015年,AEE无人机的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150%。
 
      “创造新产品的过程就像生孩子,都是从无到有,从孕育到产出、长大、成就一番事业,产品的功能都是技术、工程、制造人员用大量心血‘浇灌’出来的。”AEE产品总监罗忠慧2008年加入公司,参与和见证了多款无人机产品的孕育过程,仅F100这一个产品,从立项开始到小批量生产耗时近5年。
 
         经过前期技术和产品积累阶段,AEE在2007年正式启动无人机项目。这时,国外虽然已有个别企业制造多旋翼无人机,但整个行业还处在探索阶段。用罗忠慧的话来说:“没有太多前辈可以借个肩膀给我们站一站,我们只能又一次‘吃螃蟹’,在探索过程中不断遭受失败的打击。”
 
       他感慨道,从决定做无人机到正式出产品花了数年时间,这中间最受煎熬的应该是创始人张显志,他不仅不断地为研发投入真金白银,还在某些重要项目上花费大量精力,在重点环节上通宵达旦地工作。
 
       实际上,由于无人机行业太新,即使是产品测试也不像手机等行业有成熟的第三方测试机构,不仅耗资不菲,而且需要大量时间、人力。
 
         AEE研发部经理江先生告诉记者,F100诞生后先后去过南海海域、漠河极寒地带、罗布泊沙漠、西藏以及康定高原上进行实地测试验证,测试高温、暴风、暴雨、暴雪、沙尘暴等各种环境下的产品表现,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物力,就是为了精益求精。
 
     “在漠河零下40℃的环境下,每个参与员工的置装费用都要近十万元,小到铅笔,因为圆珠笔、水笔等都无法写字。”喜欢探险的张显志也参加了漠河、西藏的无人机实地测试,尽管环境艰苦,时间、资金等成本相对较高,但他乐在其中,对于实测中发现问题如何改善有了切身的体会。
 
 
十多年来企业实现“三级跳”
         爱冒险的人往往也具有创新精神,面对挫折时往往更能坚持。来自广西柳州的“70后”张显志爱冒险、爱运动、爱创新,开“越野之王”奔驰乌尼莫克、骑杜卡迪摩托,多次游历西藏,走过楼兰、罗布泊,远赴大洋彼岸跳伞、潜水、挑战极限。
 
        他将拍摄器材安装在自己的车上、冲浪板上、头盔上,在一次次户外探险的同时,张显志发现市面上的现有产品已经难以满足需求,于是希望自己设计制造自己需要和喜欢的产品。
 
        1999年,25岁的张显志在广州开始创业,租住在华南理工大学的铁皮屋,将他钻研的无线音视频传输、影像处理、智能控制技术转化成无线监控产品并服务于安全部门,赚得人生第一桶金。
 
        一年后,不满足于现状的张显志来到深圳,租住在华强北的民居,并开始实践他的创新梦。创业初期,张显志自始至终都专注于无线监控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随着业务的扩大,张显志辗转来到华侨城工业区,从研发到生产、销售,食宿不分家,带头睡地板,正是这种艰苦创业的精神最后成就AEE。
 
        2005年,张显志在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毅然放弃了原有的客户,带领团队创造出全球最小的miniDV,也就是现在被广泛认知的运动摄像机。当来自深圳的全球第一台运动摄像机在拉斯维加斯CES展出时,媒体报道称“来自深圳的AEE彻底颠覆了美国人对传统摄像机的认识”。
 
        近年来,张显志又将公司的“战线”扩大到无人机系统领域,研发和制造高指标的行业无人机,十多年来实现了“三级跳”。在AEE“三级跳”的过程中,早年的技术积累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当从做航模转做无人机的同行还在搭载其他品牌的摄像机时,AEE已经凭借自己生产运动摄像机的优势研发制造集成式无人机,这对军警无人机能够在恶劣环境下执行任务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三次突破创新的背后是无数困难的克服,也离不开整个团队对于工匠精神的理解和坚持。AEE董事长张叶总结道,AEE的基因就是颠覆和突破性创新技术和产品。比如,AEE比GoPro更早做运动摄像机,索尼一度希望公司能为之生产贴牌运动摄像机,但AEE拒绝了,如今自己的运动摄像机已是国内“一哥”。
 
每年投入上亿元用于产品研发
         一款在暴雨中可以正常飞行的无人机,在暴雪中是不是应该也能飞呢?张显志和团队用实地检测来回答这个问题,结果发现由于雪会附着在无人机身上,飞机在飞行过程中发热将雪融化,雪水对机身的渗透性更强。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从多个角度想办法,更新了无人机的结构设计,提高产品的密封性,一个思路是让水更难进入机器内部,同时通过对电路板的特殊处理、改变涂层等,避免水进入机器后可能发生的潜在隐患。
 
        AEE有大约1500名员工,其中研发团队约600人,令人惊讶的是,该公司每年拿出收入的10%投入研发中,研发资金规模达上亿元。
        这样做的逻辑并不复杂。“我们的产品做好了,客户认可了,我们就更有底气去投入研发。”张显志说,与一般的产品不同,无人机产品的性能稳定及产品对环境的适应性上要求非常高,除了自主研发的飞控技术过硬外,其他的设计和生产也都需要精益求精,出一点问题都有可能导致“炸机”等等,军警无人机在执行任务时更是容不得损失,因此一定要精益求精将产品做到极致。
 
        创业多年的张显志认为,深圳企业依靠低成本竞争的阶段已经过去,消费者对产品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当下应该在注重创新的同时,更加提倡工匠精神。
 
        在今年1月举办的美国CES上,AEE最新款的“巨无霸”多旋翼无人机F600亮相,它的抗风能力比F100再次提升,抗风等级达到8级。
 
       目前,AEE一电科技自主品牌的装备级无人机、民用航拍无人机、智能拍摄装备、执法记录仪远销全球55个国家,已经在全球市场占据了领先的市场份额,其警用多旋翼无人机在国内获得公安部《警用无人机系统》国家标准检验合格产品认证。
 
 
对话
 
深圳一电科技创始人张显志:持续创新和工匠精神是互通的
 
南方日报:在您看来,什么是“工匠精神”?在日新月异的科技行业,您如何把握持续创新与工匠精神之间的关系?
 
张显志:我认为“工匠精神”是从容独立、踏实务实,摒弃浮躁、宁静致远、精致精细、执着专一。因为无论是企业发展、人的发展,太强调“快”和“立竿见影”,注定会留下粗糙、浮躁的印记,无法让人永久记住。所以,需要在踏踏实实方面下工夫,不贪多求快,不好高骛远,不惜力,不怕费事。
        持续创新和工匠精神其实很多理念是互通的。在无人机行业,技术竞争、人才竞争是非常白热化的常态,要想谋求更辉煌的成果,“差不多的思维”要不得。持续创新就是要摒弃这种思维,以工匠的思路开拓发展,否则产品就上不了档次。
 
 
南方日报:您心目中哪些企业最有工匠精神?哪些方面值得AEE学习?
 
张显志:华为,苹果,他们对技术和专业专注的融合是非常值得称道的。任正非和乔布斯都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气质,坚定、踏实、精益求精。AEE也正朝着这个目标前进。
       在这个“商人精神”横行的年代,个人和企业都面临巨大的生存挑战,但企业的核心因素是人,而脱离困境的途径就是培养企业的“工匠精神”。真正打造“工匠精神”的企业是从另一方面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看着自己的产品在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最终以一种符合自己严格要求的形式存在。
 
 
南方日报:对深圳这座城市来说,提倡“工匠精神”是否有不同的意义?
 
张显志:深圳这座城市还非常年轻,但是从这里走出了很多世界闻名遐迩的企业,这些企业的背后都有“工匠精神”的烙印。提倡“工匠精神”不是为了提倡口号,提倡“工匠精神”是期望我们这些企业可以长久地传承下去。
       长期以来,正是由于缺乏对精品的坚持、追求和积累,让持久创新变得异常艰难。所以,在资源日渐匮乏的后成长时代,重提工匠精神、重塑工匠精神,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经之路。
来源:AEE官方